2014年1月31日星期五

即将毕业,大学总结(二)

大二,main()

进入大二,依然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,不知道满足的学习着专业知识,虽然学校的氛围有点浮躁,但是静下心来,发现目标就在眼前,只要朝目标走,什么都是正确的!

智能化校园项目小组成员

这是我接手的第二个项目,在这个项目中,使用了全新的后台框架,也有更多的前端组件可以使用。在这个项目中,有两个学长带领我们开发(因为只有两个老开发学长…),由于有了第一个项目的经验,对模块开发的模式和SVN的使用比较熟悉啦~所以入手还算快,但是项目框架的原因,常常因为不清楚怎么实现的,会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,后来我就将我们的后台代码逻辑生吞活剥啦…第一次尝试去看整个系统的代码…好蛋疼…有种很乱找不到线头的毛线团,后来找到学长的一个模块,通过打断点的方式,从前台到后台慢慢的去理解框架,最后有了大致的了解,不断的使用,对框架更加熟悉,开发起来也越来越顺手了。

后台框架和前端组件有自身的bug,所以有时候大家会调试半天发现是本身系统错误,就会很蛋疼,不过我每次遇到那种bug都是记录下来,换一种实现方式,不会轻易去改动项目的代码,因为我改了也许会影响到其他人。如果最后实在要改,那么都是不能换方式实现,最后申请修改,修改提交会议的时候会集体说一下。

就这样不断的坚持着,在这个项目里面不断的磨练,不仅代码能力得到了提升,对业务的处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,开始关注产品本身怎么实现更好(因为这个算是一个自主产品,后来才定制给别人用)。所以在这个期间阅读了一些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的书籍,运用到项目中。

担任项目小组组长、软件配置人员、运维

在不断的成长中,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。实验室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(新来了几个同级同学)。开始着手业务分析、技术问题解方案以及实验室代码规范,交互设计规范、文档规范的制定。那段时间真心比较累,事情多而且杂,还要写业务代码,检查别人的代码、编写规范文档以及反复运行项目,思考哪些地方合适哪些地方不合适。所以个人时间就几乎没有了,每天四点一线(寝室、图书馆、教室、实验室)…
不过在担当项目小组期间,懂得了真正的责任感,团队的重要性。

2.在进入实验室后,服务器就一直没人管,只有出问题的时候才有人想到,破旧的服务器又出问题啦!SVN的服务端也是安装在服务器中,有时候难免项目中有冲突,有修改密码,需要权限的时候。

所以那时候认为这是个问题,也许会影响到团队到时候提交代码的效率,所以查阅了win server(那时候服务器用的win server 2005,另外一台是win server 2008)的一些资料,开始检查服务器的软件,改更新就更新,改整理就整理。SVN这块不稳定地,不断解决每次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,最后整理成规范,后来形成实验室的SVN使用规范。不过偶尔也有不听话的同学,丢失代码,冲突覆盖是时有发生,不过有还原技术,有些时候还是可以处理的。所以大家每次东西不在啦就找到我…

在服务器维护期间,对操作系统有了另一种认识,也许是大一的时候经常折腾系统,不断装机,还算不是很蛋疼,最蛋疼的一次是win权限的问题,一直报那个“window install”什么的错误,搞啦我一个通宵!最后形成了“服务器配置记录”文档、“服务器问题处理”文档和“SVN使用规范”文档,自己也好查阅(这玩意有时候不算得上是技术问题,细节决定成败,会在配置中体现得尤为重要)。

3.开发了很久,自己开发和负责的项目可以上线,很是激动人心,项目组的同学们都很激动(毕业修改啦几个月的bug,最后成果是对大家的一个交代),最开始系统运维分给一个学长做,不过老师考虑了一下,喊我做,我很干脆的就答应啦,因为最后一个项目流程,就算学习完啦整个项目的产生到上线流程。这里向从事运维的前辈们致敬…真心比较幸苦,可能是我第一次搞这个,不是很熟悉。

最开始项目打包…囧啦,没打包过war,这种格式,还查阅了一下资料,最后打包,很老实的远程人家给的服务器地址,讲发布包拷贝到tomcat的webapp目录,启动发布。

后来被公司负责人说啦…流量大了,搞的服务器出了毛病…不过这我哪里知道,后来修复啦,我就想了另外一种办法…将lib只传送过去一次,之后发布将lib删除,压缩再传输,这样明显体积小啦很多,也节约了我的时间,发布也快了。

不过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(其实这种方式是发布比较稳定的),后来引入的maven和hudson技术,发布就要好很多啦(不过后来我将hudson取消使用啦,因为这不利于学弟们日后学习)。在发布经历了熬夜等到项目稳定,调整项目的数据,修改一些临时的bug,有时候还因为本地和服务器环境的问题,做一些调整。再这次经历过后,对MySQL、tomcat的配置和实质,域名、代理商、根服务器技术等服务器的技术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…之后配置了负载和集群,认识了高性能的重要性。

操作系统、计算机网络基础、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

其实这四门是大学计算机必开的课程,很多同学都会说编码和这个没撒子关系,不会也可以编码。但是深入学习这四门技术,会让你受益终身。

操作系统是光电学院的一位李教授教的,教得很好,说实话,除啦平时和他在课堂上扮扮嘴,其实挺喜欢李老师得,很有趣,会脸红得老师哦!这位老师强调好书需要一句一句得读,反复得读,认真思考每一句话得意思,会让你受益匪浅。最后课程设计写“调度算法”…用一晚上搞啦一个C++ MFC程序(太坑爹啦,下次再也不吃热汤圆啦,烫得很),写错啦一个算法…那次最尴尬啦…把调度次数叠加啦好像~后来他也教我们计算机网络,他说过一句话我还记得:“很多同学都是浮躁,不认真在大学积累知识,越往后面发展发现底气不足”。肯定不是原话,反正大致是这个意思。

数据结构老师得名字很雷人,叫:“李刚”。这位老师人很好,很负责,我在大学上课被骂的最多的课,就是上他的课(因为每次都会训我们)。训归训,他耐心的讲解和指导,让我们数据结构的基础打得不错(他从来不教代码实现,只传授思想,不过我也觉得没必要说代码得事情)。现在大四了,看开源得代码,发现数据结构得作用是无处不在,数据结构就是计算机处理数据的一个思想,的算法和数据结构者得天下,嘿嘿!

算法设计的韩老师和董老师很扯。可以说是技术比较牛的两个老师(前者算法很牛,后者图像处理比较在行)。不过韩老师讲程序设计方法学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不懂的地方,那门课确实有点难,对逻辑要求高,但是作为优秀的引导者,绝对不是赞美!董老师很好耍,算法课几乎就是我们两个在上(思维有点快,我们两个就跑起走啦,不过牛人都是上课不怎么说话吧,不过我喜欢上课交流沟通的感觉,总是能发现新大陆,爆发新的想法)。后来董老师的C#课程,自己花啦2天时间学习C#写啦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(C/S的一个系统,平时时间抽不过来,只好熬通宵学习完成课程设计啦)。

适当回忆一下大学时光,明天要去上香,早睡了~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